读书|在上海书展,品味秀美江南的“烟火气”——《江南烟火》举行新书分享会

来源: 文汇报

8月17日下午,上海展览中心,一位来自浙江宁波的年轻人正穿梭于2023上海书展的各个展区,不时驻足翻阅样章、拍照留念。他叫邹赜韬,现在上海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。这是邹赜韬“第N次”挤着书海间的滚滚人潮,来上海书展淘书、听讲,但与往年不同,今年上海书展上的邹赜韬,除了继续“追星文化大咖”做听众,还带着他新出版的饮食史著作《江南烟火: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间饮食》,成为了上海书展的活动嘉宾。

在这场以“饮食史书写的再出发”为主题的分享会上,来自饮食史、农业史、文化传播、人文地理等不同领域的学者、作家、媒体人各抒己见,一道“从上海出发,致敬江南民间饮食的百年积淀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《江南烟火》是挖掘民间饮食传统的读史札记,也是寄托着江南人淡淡乡愁的温故媒介”,分享会上,邹赜韬这样定位他的新作,“我希望把沉睡在故纸堆里的饮食旧事唤醒,演绎历史上江南文化最富烟火气的那一面”。《江南烟火》责任编辑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编辑章斯睿博士告诉记者,这本“近代江南百姓饮食‘民族志’”,得到了冯骥才、肖复兴、王旭烽、戴鞍钢、沈嘉禄等文化名家的联袂推荐,是“食在江南”的地域美食指南,更是“活在江南”的家常旧忆,以饮食为切口,打开了通向前现代江南民众生活图景的“时光之门”。

分享会上,邹赜韬直言这部《江南烟火》大半部在写上海,更准确地形容应该是大半部“在上海的历史脉络中写成”。对此他给出了两点诠释,首先,《江南烟火》“很多饮食细节得以留传离不开上海。百年前长三角各地游子来到上海闯荡,故乡饮食旧忆是他们思乡时暖心的慰藉。如果没有上海滩的吸聚,这些乡土食物,恐怕不会被如此广泛地写下来”。另一方面,邹赜韬认为“近代上海出版传媒高度发达,城市生活气息又分为浓郁,因而近代上海的公共媒介有海量篇幅、十足动力去记录寻常巷陌里的一日三餐”。“所以说,近代上海真的是江南民间饮食的荟萃之地、传播枢纽!”,邹赜韬有感而发。

《江南烟火: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间饮食》

邹赜韬 著

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

长期关注茶史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邹怡也来到了《江南烟火》新书分享会现场,在邹怡看来,今天日常生活史之于学界早已不是什么“新事物”,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学界所擅长的、关心的日常生活史研究,与普通受众存在其中的“日常生活”,似乎还存在一段距离。弥补这条“断裂”,需要历史研究者同时“用两个脑子思考”,即在专业探索之外,循着一般生活线索,书写普通民众的家常菜、身边事。“所以我觉得赜韬这本《江南烟火》是一次有意义的融合尝试。普通人关心的美食话题与严谨史料功夫结合,这样讲出来的饮食故事,怎么会不引人入胜呢?”,邹怡向分享会听众道出了读过《江南烟火》后的一点思考。

“江南民间饮食是个人文宝库,未来我还会继续挖掘、书写这个话题”,邹赜韬对记者说,“我的下一部小书《渔米故乡》已在准备中,这是《江南烟火》的姊妹篇。我想尽可能在新书里,多讲述一些体现长三角各地历史上美食互动的故事,这是我的一种情结。我来自宁波,在上海读书,在沪、甬两个家乡观察体验着一个‘共同的江南’,这缘分真是妙不可言”。

编辑:周怡倩

责任编辑:朱自奋

相关新闻